【轻松】山西博物院有哪些镇馆之宝?
山西博物现有藏品50余万件,其珍贵文物 件组,包括一级文物 2129 件组,另有图书古籍11万余册。藏品主要源于20世纪20年代以的考古出土和百年的征集积累,尤以青铜瓷器石刻佛教造像壁画书画等颇具特色。
2000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4号墓出土。盛酒器。出土于第一代晋侯燮父墓。整体造型为伫立回首的凤鸟形,凤尾下弯成一象首,与双腿形成三点支撑。器盖和腹底铸有铭文,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,说明该器为晋侯宗庙祭祀的礼器。
通高22.4厘米,通长39厘米。2000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3号墓出土。盛酒器,出土于第一代晋侯燮父的夫人墓。器作猪形,猪嘴凸出,嘴角獠牙外露,双耳斜耸,形体肥硕,腹部空,四足粗壮,尾巴上翘,背脊有鬃,背部有圆形开口并附盖。盖面装饰目雷纹一,腹部两侧均有圆形凸起,装饰火纹和变形兽纹。盖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作旅飤。飤同食,多用于青铜食器铭文,在酒器自铭为飤,罕见。
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。2件,大形制纹饰相同。盝顶式盖,上有四个对称环形钮,以子口插入壶的母口内。壶为方口,颈部微敛,溜肩,鼓腹,下腹内收形成底,下承高柄喇叭形足。盖面四角饰心形图案,方框内两龙呈卍形相交,龙昂首卷尾,其一加绘黑线,以示雌雄之别。壶身饰菱形和几何纹图案,高柄和圈足饰三组神鸟纹,鸟昂首阔步或伸颈长鸣,寓意深奥。该壶纹饰内嵌多种矿物组成的黑色物质,主要是石英长石褐铁矿锡石孔雀石等成分组成,制作精美,极富装饰效果。
1977年方山县峪口村采集。泥质红陶,口沿及腹部用黑彩绘以圆点直线三角等组成的图案。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典型器物。
1981年太原市王郭村武元年570娄睿墓出土。陶牛体格雄健,牛头高昂,脖颈坚挺,犄角冲天, 佩戴有络头璎珞和杏叶等。四肢有力的叉开支撑着强壮的躯体。神态威猛,生动写实,匠师对牛的刻画,除了卓越的造型能力,还显然得益于对动物的细致观察。
1982年离石县出土。红坩土塑形,质地坚硬,束颈,鼓腹,双耳稍外撇,兽首形三足。腹部雕龙戏牡丹,寓意龙串富贵。耳下牡丹怒放,颈部缠枝花纹。炉盖荷叶莲蓬,束腰如蒂。莲蓬上蹲狮张口吐舌,抓带戏耍,造型别致。通体施黄绿白三色釉,色彩淡雅,凝重大气。炉口内沿刻有已丑年壬申月已酉日辛时朱成造铭文,耳刻有呼延二字。是明代琉璃佳品。
1981年山西省太原市北齐武元年570年娄睿墓出土。盘口微敞,龙口衔唇,龙颈接腹,细高颈,鼓腹,与龙柄相对处有一鸡首。两旁各有三钮,间钮下贴宝相花一朵;龙柄鸡首及六钮下个垂束莲忍冬。腹部有棱,下贴四只展翅凤鸟。通体黄绿釉,有冰裂纹,釉面光亮,胎质略粗,呈浅黄色,质较坚。
造型浑厚敦实,色浓艳深沉。器身绘饰精美的海水缠枝石榴缠枝牡丹和莲瓣纹。画面饱满而不拥挤,装饰繁而不乱,是难得的元代青花杰作。
19651966年侯马市晋遗址出土。在40多个祭祀坑内出土玉石质盟书5000余件片,绝大多数为圭形,最长者32厘米,另有圆形及不规则形。辞文多以朱笔书写,少数为墨笔。文字可辨识者有656件,多则200余字,少则10余字。内容可分为主盟人誓辞宗盟类委质类纳室类和诅咒类等五大类。对于主盟人和盟誓时间存在不同说法,多数学者认为,侯马盟书是春秋晚期至战早期,以赵氏家族为首举行盟誓活动的约信文书,忠实地记录了晋晚期强族间相互斗争的史实,具有政治档案的性质。它的发现对于研究晋历史古代盟誓制度及古文字等均有重大意义。
现存200余方米,1979年至1981年挖掘。分为两大部分。一部分是墓道全部天井下栏甬道和墓室下栏,描绘墓主人生前生活的显赫场面;一部分是墓门甬道和天井上栏墓室顶部和上栏,描绘墓主人死后飞升的空幻境界。其出行图保存较好,人物主次分明,马匹神态各异,充满写实风格。娄睿墓壁画气势磅礴技艺精妙,代表了北朝绘画的最高水。
1993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63号墓出土。黄褐色,扁体片状。呈站立状。长角粗壮,分两杈向左右展,前杈上扬,卷成两个大圆孔,后杈向后勾曲。臣字目,大耳,吻部前突,前胸挺出,后背拱起,短尾,体态丰润,蹄趾明显。体肌以两道圆弧线表现,简练明快。后肢前曲,表现了鹿昂首观望,蓄势待发的神态,富有活力。墓主人为晋穆侯次夫人。
1954年太原市花塔村出土。释迦佛坐于仰莲座,全身贴金,施赭红彩。舟形背光边浮雕宝塔飞天,底座雕莲花化生手托博山炉供养。背面有彩绘佛像。
1970年大同市南郊出土。浅灰色细砂岩雕成。砚面心为方形砚池,边饰连珠纹和莲瓣纹,砚池两侧各有一耳杯形水池和方形笔舔,其两端有成双的鸟兽作饮水状。对角有莲花形笔插。其间雕人物图案四组五人,有骑象舞蹈角抵等内容。侧面各雕人物动物等。砚底雕莲花一朵,边围以莲花8朵。这是北魏石刻艺术的高水佳作。
1954年山西省太原市花塔寺出土。菩萨头戴花冠,脸型圆润,长耳下垂,弯眉细目。眼微闭,鼻高耸,嘴轻拢,面相端庄慈和,俨然一个世俗美女子的形象。
了解更多思迪SssD博物馆Vol.026 山西博物
山西文物久负盛名,出土文物又以商青铜器尤为耀眼。
其,最有名的山西博物镇馆之宝晋侯鸟尊。
一出土
20世纪80年代期,大量古墓葬古文化遗址古建筑遭盗掘破坏,盗坑累累。
晋侯墓地也未逃脱厄运,9组19座晋侯和夫人的墓葬有8座被盗,18座陪葬墓有10多座被盗,其就有晋侯鸟尊所在的编号为114号的墓葬。
盗掘者使用炸药爆破,随葬的青铜器遭到严重破坏,鸟尊就在其,被炸得四分五裂首尾异处。
晋侯鸟尊为西早期 2000年山西曲沃县晋侯墓地M114出土,
二修复
晋侯鸟尊一经问世,引起轰动。作为晋侯墓地青铜器造型最美时代最早体量也偏大的鸟尊。修复时遇到一个难题,就是鸟尾巴少了一截,而这一截决定着尾巴的朝向,是里卷还是外卷?
大家反复斟酌对比,从鸟尊造型出发,认为鸟尊是一个复合体,其上半身无疑是大凤鸟,其尾部是一个大象头部的造型,尾巴正是大象的鼻子,觉得还是朝里卷比较合适。
真是天公作美,北大考古系在后期的整理又发现了象鼻的残缺部分,2018年山西博物作了二次修复,2019年8月,完整的鸟尊浴火重生,再临世间。结果证明,当初尾巴朝里弯的设想和修复方案完全正确,尾巴回归原位,鸟尊恢复如初。
晋侯鸟尊距今三千年,古代欧亚大陆西文明的交流刚刚启动,华文明正在步入礼制时代。仔细端详,它整体呈凤鸟直立造型,鸟头作回眸状,尖喙上扬,高冠耸立,凤眼圆睁,眼神投向远方,上卷的两翼间是饱满的前胸,硕壮的双腿,扇形的齐短尾微微翘起,双爪紧紧扣地,身上饰羽纹和云纹,一副卓然于世的神态。
鸟尊背上的鸟是一个抓手,拿起器盖,盖内和鸟尊腹底刻着相同的九字铭文晋侯乍zuò向太室宝尊彝yí,向可能是晋都城或者晋宗庙的名字,太室就是宗庙,意思是晋侯作这件宝器,在宗庙祭祀祖先。它的出土墓葬,正是第一代晋侯燮xiè父的墓葬,可以说,鸟尊见证了晋600年的兴衰。
三作用
它长30.5厘米宽17.5厘米通高39厘米,是用盛放酒浆的,酒是商时古人祭祀先祖的重要礼品。祭祀之酒主要是醴鬯,醴是用稻米蒸熟而酿成的甜酒,酿制一宿而成,含渣滓未过滤的浊酒;鬯就是黑黍米酿成的酒。鬯酒以彝盛,醴酒用尊盛。晋侯鸟尊是尊属,应该是用盛放醴酒的。
之大事,在祀与戎,鸟尊是摆放在晋宫室宗庙的重器,作为最重要的礼器,用以盛放祭祀时献给神的醴酒。
四主人
鸟尊出自曲村天马遗址北赵晋侯墓地的114号墓,经考古学家考证,墓主人是晋第一代晋侯燮父。燮父的父亲就是山西家喻户晓的唐叔虞,叔虞被封到了位于晋南的古唐,在王室的爵序,唐为伯,燮父继位为唐伯,改号为晋,晋爵序也提升为侯,燮父称晋侯。鸟尊盖内铭文的晋侯就是燮父自称。这个晋字是迄今为止考古出土最早的金文晋字,见证了燮父改唐为晋的历史。
位于曲沃翼城之间的曲村天马遗址,是晋在西时期的都城所在地。这里有晋侯墓地晋高等级贵族墓地民墓地,尤其是晋侯墓地,考古发掘了9组19座晋侯和夫人的墓葬,出土大量青铜器玉器。这些出土文物进一步证经补史,令西时期晋君排序得到进一步证实,晋侯墓地的发掘对研究晋早期历史非常重要。
五镇馆之宝
因为其高超的艺术美和极高的历史价值,鸟尊成为了山西博物的镇之宝。
三千年,晋侯鸟尊保持着与生俱的贵族气质与优雅,静静向人们诉说着过往。
铜牺立人擎盘,据说是镇馆之宝之一。